作者: 時蘇建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1-06-04 10:01
初夏時節,清風徐來,綠樹掩映的鄄城縣古泉街道陳莊村在艷陽高照下多了幾分涼意。走進村內,平坦筆直的水泥路串起一座座農家小院,路兩旁綠化帶里的小龍柏、紅葉石楠等綠化苗木四季常綠,公園里的小孩子在艷陽下追逐嬉戲,小橋流水、棧橋涼亭、湖水清波,一幅只在南方才能看到的園林式美景盡收眼底,為這個正揚帆啟航的小村增添了一抹詩情畫意……
82歲的老人陳伯顯在公園涼亭下悠閑地搖著蒲扇,這幾年村里的點滴變化,他都看在眼里,喜在心頭。“俺們村這幾年修了路、硬化了路面、建設了廣場、規劃了公園,此外還成立文藝隊、建設了老年俱樂部,到了晚上廣場可熱鬧哩……”說起村里近幾年的變化,陳大爺如數家珍,獲得感油然而生。
然而就這個已被認定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的陳莊村,曾幾何時還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,沒有經營收入和集體資產,村民生活水平低,人居環境差,還缺乏精神文化生活。但近年來,該村順勢而上、乘勢而為,著力打造一村一品、一村一景、一村一韻,完成了從貧困村到魅力鄉村的逆襲。
鄉村振興,經濟基礎是根本。“俺們村1200余畝田地,蔬菜種植達800多畝,常年有商販前來收購。為了保存時間長久,村里為此還建起了冷庫。”包村干部李健說,他們村種植蔬菜歷史不短,但都是各自為戰,不成規模。前幾年,在上級指導下,他們積極整合資源,發揮傳統種植優勢,領辦股份經濟合作社,定期邀請農業專家到村里來講課,很多村民通過種植蔬菜走上致富路。其中,經土地流轉已經形成600余畝的大蔥種植規模,目前已經成為全縣重要的菜籃子之一。
“今年種了菠菜、雪菜、大蔥、油菜,這已經是第5茬了,畝產收入差不多有3萬元。豐收后種玉米,收了玉米后接著種香菜、菠菜,一年到頭沒有閑著的時候。”村民陳景英說,他曾是貧困戶,為了擺脫貧困,在村里流轉10多畝土地種植蔬菜,不但早就脫了貧,還有了不少存款。
陳莊村也不乏蔬菜種植大戶。村民陳廣群通過流轉土地種菜達100余畝,平時要雇幾十人除草、收菜。很多留守老人都到他這里來干活,一天50元,一年下來能掙1萬多元。
“俺們村幾乎家家種植蔬菜,很多村民通過種植蔬菜走上致富路。”李健說,村民的腰包鼓了,也更加關注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的改善,“這不,村里商量著對部分村路進行升級改造,村民聽說后都積極捐款,有一戶當場就捐了12000元!”
據李健介紹,目前村民的經濟收入不成問題,人居環境、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,還缺的就是深加工和提高產值的企業。針對該村種植蔬菜較多而較難保鮮的問題,村里已計劃引進蔬菜速凍技術,建設廠房,種植戶收獲的新鮮蔬菜,送到蔬菜速凍廠庫直接速凍,保存期延長至6個月,這樣既能讓蔬菜保持新鮮,還能進行反季節銷售,從而進一步增加村民收入。
文/圖 記者 時蘇建